规划应做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深水区的“绣花针”
发布时间:2024-04-25 作者:王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1970年代,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曼便提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成为全球六大世界城市群之一。改革开放40余年,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等多重红利驱动之下,长三角城市群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城市区域。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规划的政策红利是被不断注入的:200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第一次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长三角率先一体化发展;2010年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年)》;201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2023年全国首部跨省域法定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在以上背景下,为何依然要思考和探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规划能做什么”?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不仅要解的题在变,更重要的是“解题的环境和条件”也在变,解题的思路自然也需保持更新。在此,从“目标、问题、能力”等3个层面谈一些个人思考。
首先是“目标”层面,推动一体化是为了什么?从高线目标看,在大国竞争和博弈之下新的全球秩序格局正在重塑,长三角一体化的动能将面临巨大挑战,其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角色亟须在“世界工厂”的基础上培育生成更多“世界办公室”“世界客厅”“世界孵化器”功能,不断做出新的“蛋糕”才能避免恶性的内卷;从底层逻辑看,伴随全球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引发的数字经济、全球气候变化驱动的低碳绿色经济、国家人口红利减少下的人本经济等形成“网络化、流量化、复利化”为特征的经济新形态与新机理,这些都需要规划从区域的格局视野进一步思考长三角一体化的分工合作,尊重新的经济、社会、生态规律,广泛汲取世界先进城市理论与理念,真正按照满足人的需求、释放人的潜力为导向,助力建立与微观经济活动相适应的、与生产力解放和进一步释放相适应的空间规则、秩序与场所,不仅规划设计空间 “容器”,更要规划设计“能量磁石”与“场景舞台”,塑造新型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让整个区域能够捏成一个“有力量,有质量”的拳头,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新一轮竞争。
其次是“问题”层面,应该走向怎样的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是战略性的,而不是策略性的,需要建立在真正的共识、共赢和共生基础之上。然而当前我国区域一体化工作常出现两类问题:一类是不可实施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常因深层的利益障碍,导致规划编制与实施常受困于“最先一公里”或“最后一公里”;另一类是不可持续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常以“面子型、盆景型”的项目形式出现,导致一体化工作碎片化、浅层化,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应当讲,长三角一体化处在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列,已进入深水区,过去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水深够不着石头,要过河就必须找准方向,抓住重点,找准航标。为此,规划要立足系统全局,像绣花针一样,细化规划的粒度、精度、准度,立足长三角区域空间资源资产的“底图、底数、底线、底蕴”,为生活、生产、生态、生意“四生”同频共振穿针引线,打造产业和、生态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区域命运共同体。
最后是“能力”层面,一体化需要怎样的规划?空间为我们提供了最天然的治理平台,也是规划学科的核心阵地。面对一体化的新目标和新问题,传统经验的适用性正在发生重要的边际变化,我们不能手握传统的工具来解决面向未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规划认知、理论与方法,加强规划“绣花针”的“六合”能力:①空间治理的联合能力。按照利益相融原则、跨区域原则、信息复杂性原则的事权分割三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部委、省、市、区县、街道乡镇多级政府参与的长三角多层次空间规划协调治理机制,上下形成有效合力。②空间利益的弥合能力。推进长三角范围内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财税分成、土地流转、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生态环境补偿等联动的制度政策设计,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土空间资产负债表,平衡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分配,破解行政区利益藩篱,迈向共同富裕。③空间信息的整合能力。充分顺应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把握CSPON建设契机,建立长三角全域全要素全时空多级智脑网络,用更全面、更敏捷的信息来提升城市群整体运行效能。④空间网络的缝合能力。基于人群活动与生物活动的规律,完善和完整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各类“点—线—面—网络”功能空间格局,构建社区生活圈、城镇圈、都市圈、生物圈多圈嵌套体系。⑤空间主体的链合能力。充分分析新兴产业经济运行的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分布区位规律,系统评价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空间源点、堵点、断点、弱点和盲点,按照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借助数字化科技引导多主体、多要素对接链合。⑥空间知识的融合能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认知决定发展思路,可发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等平台作用,加强不同城市间规划知识分享,更好促进区域规划认知同步提升与共识高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