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变化,直面挑战
发布时间:2024-03-01 作者:史怀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这两年,规划行业在业务类型、工作内容、服务模式、市场环境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变化,给规划机构和从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行业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低价竞争屡见不鲜,规划技术手段也不断革新,由传统规划手段、经验科学、经典理论、规范要求逐渐扩展到大数据分析,甚至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大家都感受到了行业的“冬天”。经历了几十年的城乡建设快速扩张,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们规划队伍要转变思路,改变习惯,展现“绣花”功夫,走向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服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我们改变不了时代,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拥抱时代变化,直面挑战,我想我们还有很多方向可努力。
深入“在地化”服务。地方规划机构优势是对于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长期根植于地方跟踪服务十分有助于规划编制实施。我们立足陕西自身特点,长期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熟悉地域文化特征,以“重点问题、重点研究;个性问题、针对研究;长期问题、跟踪研究;新型问题、展望研究”的思路来开展工作,主动谋划、创新技术方法,深入做好“在地化”服务,为全省及地方城乡建设建言献策,契合了国土空间规划构建规划研究、编制、实施、评估、反馈、维护工作闭环的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正是这些“伴随式”的服务团队巩固了基本盘。
提供“多元化”服务。时代在变,规划的“产品”也需要改变。城市政府仍然是规划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随着环境的变化,开发企业、银行、社区、乡村等也都有极大的专业性需求,如何去挖掘这些需求,创造多元化的“规划产品”,提供多元化服务是非常值得开拓的。我们曾经参与过国外某金融投资机构的一个项目,鉴于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对方对我们专业的认可,随后便建立起了联系,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利用在地优势服务开发企业,提供合理化方案,也有不少合作共赢的案例。我们的乡村规划师,陪伴村民,共同谋划,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随着完整社区建设的推进,也产生了“社区规划师”的需求,利用专业知识帮助社区建设项目落地、搭建建设方与居民间沟通的桥梁。变化是外在的,不变的是我们的专业精神,只是需要考虑在不同形势下,如何利用我们专业知识打造新的产品,寻找生存之路,为规划机构和规划师开启新的可能。
组建“跨界化”团队。多元化服务必然要求多专业团队,而且国土空间规划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市竞争力、土地可持续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国土整治等多项内容,其复杂性、多学科性也需要形成跨界融合的从业人员队伍。同时,大数据分析、“AI+遥感”技术、CIM、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成为规划的重要技术手段。从这些新的要求来看,单一专业技术团队已难以适应新的行业发展需求,“跨界化”“综合性”的服务团队是必然要求。
勇担“公益性”责任。城乡规划具有较强的公共政策属性,规划机构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尽管这部分工作很难有效益,但是作为地方规划院,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乃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工作之余,我们寻访了陕西的山山水水,整理形成了《陕西古村落》一书,既是对既有古村落资源的调查摸底,也为宣传陕西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此外,我们还积极搭建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培训等,为地方规划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