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划行业发展环境的两大变化
规划是社会实践工程,整个规划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技术的革新。当前,两大因素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标志着规划行业进入转型的阵痛期。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说,近20年规划行业的发展壮大,是依托土地经济与土地财政。改革开放、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分税制改革等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拉开了我国快速城镇化历程的序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新城开发建设等层出不穷。通过规划编制让土地转为可开发的高价值用地,再通过土地出让,提升地方财政收入,支持更多的规划编制和区域开发,这一底层经济循环决定了规划行业与土地经济、土地财政的高度捆绑,也决定了规划行业的主要业务范畴主要聚焦于成片空间的开发与管制。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各类设施体系基本稳定,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原来规划行业发展所依托的底层经济循环已经被打破。
另一方面,AI等新技术的出现,则可能直接改变工作组织模式与效率,便于信息技术公司进入规划行业,也会直接拉开行业内部不同单位之间的差距。AI技术的介入,可以实现方案的“即时调整、动态模拟、瞬时成图”,让规划变成互动性更强的一个活动。如果说原来规划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能够合理判断城市发展方向、能够熟知各类标准、能够准确绘图表达方案等方面,那么AI介入后的规划行业的专业性会更多地体现在模型构建能力及交流协调能力。
2. 当前规划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前面两大因素的变化影响下,目前整个规划行业都在经历“寒冬”。一方面,市场萎缩,竞争加剧。规划业务主要由地方政府及房地产企业委托,而当前房地产企业运营风险升高、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规模化的开发建设活动显著减少,对规划编制的需求直线下降,规划市场显著萎缩,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各个院之间为了争夺市场更是争当“卷王”,价格一降再降、内容一加再加,导致员工承担高强度工作,但却仍然不停降薪,导致规划行业逐步失去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需求变化,技能错配。传统规划业务主要是服务于规模化的开发建设。然而,随着规模化开发建设活动的减少,政府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主要集中在城市运营、产业升级、行政管理规范化、城市空间渐进性更新等方面,要求将规划与金融、产业、政策、管理、小尺度设计等相结合。传统从工程标准出发的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新需求。
在当前的情况下,与“大院”相比,地方规划院更是由于其地域的局限性和规模的有限性而面临更大的发展瓶颈,面临着更大的生存挑战。
3. 规划行业的三大创新融合方向
为适应新形势,我们作为地方规划设计院,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重点在于通过创新融合开拓新的业务范畴。
一是,规划的经济化创新融合。将规划与地方财政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从规划师视角转化为总承包视角,根据不同的资金筹集途径,合理土地开发时序,再调整确定规划方案,逐步构建形成由规划专业牵头的从资金筹措、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产业导入的全链条服务集成。
二是,规划的行政化创新融合。将规划语境与行政语境结合起来,将规划研究与政策制定相结合,将规划成果与行政管理依据相结合,突出规划对于行政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是,规划的智能化创新融合。进一步将规划与信息系统管理、空间模拟技术、可视化技术等进行结合,提升规划互动性与规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