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欲坚不欲锐:在确定中拥抱不确定
发布时间:2024-03-01 作者:孙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在跌宕起伏中要和2023年说再见了,这一年开始得有点猝不及防也让人有所期待。本以为随着三年疫情的终结城市将迎来一番欣欣向荣的发展机会,没想到这一年寒风凛冽行业步履维艰;本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有所收获,没想到外界需求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方向错了“卷”得越狠得到越少;本以为“焦虑”“迷茫”“恐慌”会成为职场关键词,没想到设计院青年规划师的内心如此坚定和积极。这一年再回首,外部环境变了,业务脚步慢了,本领恐慌多了,努力去追寻规划本质的心却热了起来。“立志欲坚不欲锐”,在行业发展的下行期感悟寻找到确定的“坚”,是应对不确定最好的药方。那么什么是规划行业的“坚”?提出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解决城市问题。规划师要能直面城市面临的张力与冲突,做好每一个项目,伴随好每一座城市。梁鹤年先生认为规划师的信仰是“相信有明天,相信明天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变得更好”。城市中有很多的张力与冲突,需要规划师的努力才能变得更好。经济下行期还在委托的规划项目一定是这个城市当下真正需要解答的问题。所以规划院突然间会面对很多以前并不熟悉的规划类型,有些是城市运营问题,有些是金融问题,也有安全问题,等等,可以说当前规划院承接的规划项目除了名称形似其他都不一样。很多规划师会感慨在学校学的与实际中用的不能适应,对自身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出现“本领恐慌”。从规划师职业本质来看,这些不确定的张力与冲突才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认真对待每一个城市抛出的问题,在每一个项目中反问我们自己为城市“能不能解决真问题、有没有核心价值观、动没动真感情、理没理逻辑线、是不是有美感”,如果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得到自己肯定的答案,往往市场也会买单。
寻找科学逻辑。规划师要培养科学研究思维,探寻城市规律,在实践中研究城市,在研究中反哺业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城市这些年最确定的可能就是“变”,城市既在应变也在求变,在变化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规划师靠经验已经很难作出很确定的正确判断,还好日益丰富的城市大数据给了我们新的突破口,在海量的人口流动、企业关联网络中,规划师可以用擅长的逻辑思维研究出形成这样一种关系的背后发展规律,进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和推演。城市规划究竟是不是科学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应用科学逻辑来研究城市规律,探寻未来方向,提出精准的规划策略,这在我们的规划实践中充分得到了印证。科研和业务相互成就也成为了规划行业的确定性方向。
适应过程思维。我们的规划师现在特别爱追问的一个问题是到底甲方要一个什么规划,好像既要一张蓝图,也要行动计划,又要机制设计,还要宣传策划,全要。面对看似无理的要求,背后反应的是城市不是要一个规划结果而是在规划过程中逐一解题。初期要能找到项目真问题,中期能求同存异让各方达成一定共识,后期能从小切口入手落地一些行动。面对这样的变化,规划师是需要去适应角色转变的,我们曾经被教导规划师是“向权力讲述真理”,如今我们更需要向城市学习,规划的过程是个不断学习形成判断的过程。向城市里的人学习历史和现状认知;向甲方学习项目实施与管理思维;向合作方学习跨界知识;向身边的年轻人学习进取和活力。我们分院的一句座右铭是“追求卓越、共同成长”,成长难免有阵痛,规划师唯一可以选择的是不管结果如何,去享受这个伴随城市的过程。
子衿青青,风华藏天地之间;世事流变,沧桑不染少年之心。当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院内,看见一张张心花怒放的笑脸,我坚信这批还在为规划事业奋斗的年轻人就是行业的“坚”之所在。规划师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我们从事的是一份永远相信未来更美好的职业,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