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达地区人均GDP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当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建设潮”落下帷幕之时,正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潮”的开启之际。在这“潮起潮落”之间,“微改造,精提升,优化完善城市中观组织”已成为存量更新时代人民城市设计创新实践的重要途径。
对照世界银行最新经济体收入划分标准,我国已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浙江等发达省份则已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按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具有“集体消费”特征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急剧增长,而可达、多样、均衡的各类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供给对于提升精神文化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
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65%,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省份大都已超过70%,在短短的40多年里走过了先发工业化国家百余年才完成的城市化历程,这种超大规模、超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绝无仅有,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历史的奇迹。然而,“快必有失”——这种快速的城镇化也给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留下了“中观组织失灵”的后遗症。在快速城镇化的上半场,中国城市不缺“宏观结构控制”——每隔5年就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也不缺“微观环境设计”——每个开发主体都不惜重金通过设计方案优选来提高自身项目的环境品质,但却在城市的“中观空间组织”层面出现了“市场失灵”:大街坊、宽马路,街路不顺畅,步行不友好,停车不方便;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不仅数量短缺、品质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土地利用单一,功能复合不足,出行需求剧增;等等。城市中观在交通可达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均衡性上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成了居民提升精神文化消费、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最大短板。
为此,直面碎片化的存量空间环境,通过对城市空间“堵点”“盲点”“痛点”的精准识别、小微改造与精细提升,织补公共设施、空间环境、格局风貌、历史文脉与活力秩序的“五张网络”,持续优化完善城市中观空间组织,不断提高“十分钟步行工作生活圈”的公平、安全、健康、便捷和愉悦程度,成了中国城镇化下半场面对的主要问题与任务。
“洋安1+创意空间”是杭州下辖建德市洋溪街道的一处桥下空间,桥西是2万多人的洋安社区,桥东是紧挨山脚处的幼儿 园、小学和正在建设中的初中。以前的桥下空间被各种“脏、乱、差”的临时设施所占用,社区居民每天都要绕远路才能送孩子上下学。设计用“一家人”的概念和创意构建桥下空间,不仅打通了上下学之路,而且构建了一处融“邻里、教育和健康于一体”的社区互动场景,包括“1+剧场”:妈妈们的小剧场+孩子们的小舞台;“1+乐园”:爷爷们的象棋桌+奶奶们的唠嗑角+爸爸们的运动场;“1+星球”:孩子们的秘密基地——拉钩、盖章,100年不许变;“1+乐喝”:及时补充你的运动能量。 项目策划与设计之初就引进了专业运营商,规划设计和土建工程由政府买单完成,室内装修由运营商负责,双方通过免租金及协议约定哪些是公共空间、哪些是商业项目的形式,实现了政企合作,确保了设施的可持续运维。改造完成后,这里成了爷爷奶奶接送孩子的休憩空间、孩子们放学后的趣味乐园、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亲子时光。在这里,一家人,又一家人……共同构建洋安社区大家庭。
“1+”寓意“一家——我和你、1+1、1+N”,本案在策划之初就注重“社区和文化”的顶层设计,创设了“洋洋”和“安安”两个卡通人物,树立起鲜明的文化IP形象,并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及“投建管运一体化”的城市设计创新实践路径,将其融入社区建设的每个角落,弥补城镇化上半场留下的文化缺乏、街路不畅、步行不友好、社区共享空间不足、设施运维 困难等城市中观组织问题。
人民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直面居民十分钟步行工作生活圈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原则宗旨,弘扬中华民族“和善”文化,用人民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塑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观、方法论和领导力。
(感谢浙江省城乡风貌办公室和建德市洋溪街道提供的调研支持与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