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热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28 作者:王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全要素表达、仿真推演等能力的进一步成熟,物联网、数字孪生城市等概念的实践应用,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互联网与上述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海量的精细描述城市运行状态的各类新兴数据(如位置数据、视频监测数据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因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条线系统的数据,需要由统一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管理。同时数据管理平台成为政府的各种会议演示、工作成果展示、各种城市问题研究的窗口,事实上成为政府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工具。数据管理平台的优点非常明显:政府需要的数据可通过平台方便获得,可实时进行多源异构数据之间传输、上下级沟通、部门之间沟通;“让数据多跑,人少跑”,各种数据打通下,人民群众日常办事方便程度得到长足提高。因此各级政府搭建智慧平台去管理城市愿望很迫切。相关硬件、软件、数字生产、管理,包括一些职能部门,都在这个背景下发展起来了。

但是政府部门并不满足于智慧城市平台仅仅具有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咨询功能,而是要求其成为政府决策、城市治理、城市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因此,智慧城市被赋予了更宏大的目标,甚至试图借此一劳永逸地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各种难题。商业互联网公司推波助澜,不切实际地推出诸如城市大脑的梦幻般蓝图,将智慧城市泡沫越吹越大。但这些所谓智慧平台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效果,碰到复杂问题还是需要管理部门借助传统智慧来解决。为了维持平台的更新和运行,地方政府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不少平台成为城市的面子工程,反过来又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其中的根源:首先,在所有的数据中核心数据、有效数据还有所欠缺,很多数据并不是根据决策的需要专门收集。数据的量在迅速增加,质还有待提高。其次,对城市问题解决的难度认识不足。复杂的城市问题不是靠简单的数据处理就能解决,有些问题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没办法解决,是城市的顽疾,有再多的数据也解决不了。再次,城市发展太快,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对这些新问题的研究不充分,没有先验知识的积累,仅靠数据驱动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虽然需要顶层设计来规范各地方各部门的行为,但要避免过于宏大的顶层目标,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性工作与近期能够实现的有限目标上。为了提高智慧城市的智商,我们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加深认识城市复杂体的运行机制,提高驾驭城市的能力,才有可能借助智慧城市平台管理好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目前还处在初级的阶段,需要回归基础研究,回归实验室,加强智慧城市仿真模拟和系统协调研究,持续推进城市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同时,要将智慧城市的宏大目标分解成可以逐步实现的有限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积累才有望探索出智慧城市发展的途径。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已经走到世界前沿,已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功案例供学习,前方的路曲折艰难,要靠勇气和智慧去开拓、探索。相信依靠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能够找到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在世界文明历史上留下城市发展的中国方案,做出世界城市发展的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