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是谋划空间发展和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基础性、制度性工具。今年6月21日自然资源部推进“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会上陆昊部长对5月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作了最权威的解读,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从国土空间的统一规划、用途管制、保护修复三个关键环节来展开”“要服从国家意志”“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进行重构性改革。
《实施意见》确立的五级三类规划编制体系,可以从目标管理运行导向、国家行政层级体系和国土空间规划内含层级体系三个维度来理解,即强化目标自上而下战略传导系统性,层级事权管理呼应的操作性,规划编制体系管理的科学性。结合陆部长讲话精神和厦门实践思考,编制改革需要在规划指导思想、编制逻辑、工具应用、成果内容上,探索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法,寻求体现新时代国土空间全新的治理范式。
一、规划指导思想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是新时代新历史方位下国土空间管治总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应是“重构性改革”的体现,可以围绕下面三点来研判:首先是遵循国家意志原则体现自上而下战略落实;其次领会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理解自然修复和保护优先、守底线思维和高质量发展含义;三是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对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作用。
二、规划编制逻辑
尝试探索从全域管控、对应事权、划定边界、标准机制、数字化属性五个维度规划编制逻辑转变。全域管控即全行政区划范围规划全覆盖,如厦门涉及海域和陆海统筹,陆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矿产资源等等都超出“传统”城乡规划关注范畴;关于对应事权,“中央体系的审批就只管最重要的控制”(陆昊),顺应国家、省、市、县、镇五级事权,同时理解与属地部门事权的关系,需要从规划审批管理权限思考对应层级空间规划的深度,解构规划一张图表达使之真正对接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是规划“管用、好用”的体现,这也是对规划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划定边界即研究明确空间用途管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应不同层级规划研判表达深度,划定精确的空间边界,宏观层面是总规层面的“三区三线”等,中观层面是保护地、主导功能区传导单元等,微观层面是细分用途性质地块;关于标准机制指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和适应管理对接信息化平台运行的机制、政策规程,如从“多规合一”到统一的空间规划,即便是将完成的最新“三调”标准,直接应用也无法满足全域空间规划精细化管理要求,统一标准既是难点更是重点,而且因为地区差异更是量大面广,所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在地特点标准机制是规划编制必须考虑的内容;数字化属性就是从现状的一张底图编制到规划的各层级、环节要求遵循数字化思维编制,确保规划成果满足信息化平台运行管控的要求。
三、规划工具应用
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实现自上而下统一管控的基础。创新规划编制新科技应用体现在编制过程和成果表达两方面。规划编制过程之跨界技术介入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三维仿真数字模拟等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规划成果表达一是要适应信息化范式要求;二是利用信息化赋能,对应研判事权解构传统表达规划图表形式,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同时可引用系列分析模型开发软件,满足统一信息平台开放加载多维数据和属性要求,为国土空间规划、保护与开发、治理评估提供一体化技术支撑,成为面向管理、智慧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
四、规划成果内容
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完整成果,更着重强调规划成果形式涵括信息化平台有机融合,一体化同步完成,最终实现全国联网,实现统一信息化平台的联保联控。因此,要求除传统常规的规划技术文件成果要满足信息化范式外,还得确保与同步建设的信息化平台能正常运行满足管理的需求。从成果构成形式上,一套规划技术文件,一套对应的数据包和配套运行机制,共同构成空间规划编制成果。
厦门先行先试,在持续深化“多规合一”“全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编制实践成效基础上,对照剖析国土空间治理供需关系,规划编制五个逻辑转变的探索思考,基于对多专业技术扩展整合和支持全要素协同管理的认识理解,从标准、政策、程序、主体以及监管等全方位去梳理,化解空间、时序冲突消除管理壁垒,力求通过规划编制体系转型,推动规划引领发展,实现高效能、精细化、智慧化的全域管治。
综上,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研判新的历史方位下城市化特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视角,城乡规划体系正面临着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全新迭代,是城乡规划实践向“管用、好用”转型、提升管治效能变革的一次很好的契机,在5G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传统规划编制思维正受到冲击和挑战,但应用城乡规划原理的基本技术逻辑没有变,在实践中、规划编制方法创新我们需要摆脱惯性固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