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新思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12-20 作者:邓兴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是国家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目的是要构建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空间治理新模式。响应新时代与改革要求,国土空间规划要以新思维、新路径探索新规划,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及治理方式转变。结合广州实践,从“一美三高”谈谈我们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一是以生态文明为遵循统筹自然空间与发展空间,构建美丽国土空间。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国土空间规划遵循生态文明,就是要构建美丽国土空间,以保护为前提实现更好的发展,通过统筹自然空间与发展空间,协调好资源与资产、保护与利用、引导与约束的关系,实现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在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中,我们以“双评价”为基础科学评估国土空间本底,提出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的目标,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底线极限,将这些“不可逾越的红线”作为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作为实现更好更优发展的“倒逼力量”。以此为前提和基础,统筹空间资源与要素配置,以珠江水系为脉络,一方面优化沿珠江水系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一方面以流域统筹山水林田湖海资源系统保护治理,全面建设美丽国土空间。

二是面向高质量发展实施存量空间价值挖掘与效率提升。国土空间规划要实现“国土开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加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就必须改变以往以增量扩张为主的规划模式,更加注重挖掘存量,以提升质量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布局为手段,通过功能升级、结构调整、品质提升等方式提高存量空间资源的效率与价值。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以存量用地为突破口,以“三调”为先手,面向未来用地精细管理、资源要素统筹配置的需求,更加精准地摸清资源要素底图底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精准调控、提质增效”的用地策略,推动用地方式向存量挖掘转变。一方面,通过推进“一场两园三旧”(传统批发市场、物流园区、村级工业园、旧城旧村旧厂房)改造和“一拆两治”(违法建设拆除、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散乱污企业治理),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一方面,以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为导向,更加精准精细化供给用地,将有限的增量精准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发展。并建立盘活存量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的机制,以存量换取增量,撬动更大存量。同时,加强土地复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密度和产出水平,综合促进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效率和质量提升。

三是面向高品质生活回归人本需求空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根本落脚点。为此,规划需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创造和满足以人为核心的空间需求,提高生活空间品质,包括城市公共服务、公共空间与游憩体系、城市特色与文化等方面。面向高品质生活,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中着力提升城市的“温度”与“特色”。强化民生服务保障,加强住房规划以提升住房供应与保障,以构建优质社区生活圈为载体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标准与布局。通过总体城市设计构建凸显城市岭南特色风貌的景观空间体系,重点提升打造城市最重要的两大公共空间——精品珠江三个十公里与品质街道。此外,加强历史文化活化,打造“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传承历史根脉,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四是面向高水平治理以“协同”思维推进规划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规划改革要破解空间治理中部门化、分权化、碎片化问题,实现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这不仅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更具整体观、系统观,更重要的是要以“协同”思维推进规划改革落实。关键是规划必须摆脱“部门规划”的局限,从规划组织编制到规划实施,建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多方协作、统筹协调的协同机制。这样,国土空间规划才能真正成为空间方面的统领性规划,成为凝聚共识和共同行动的平台,实现空间高水平治理。为此,广州在工作组织上,积极探索规划共编、共管、共享的新路径、新方式,调动各级政府和部门、专家、媒体、市民多方协作“开门编规划”。在规划实施上,以信息平台、规划配套政策为重点加强规划运行保障机制建设,以“多规合一”管理平台为基础,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平台,支撑规划评估、预警监测、项目审批和动态维护;提出了“1+8+45”的政策清单,结合规划具体目标与导向谋划制定规划实施配套政策,探索从规划到政策到治理的转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