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治理体系下的控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12-20 作者:王 引(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于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必要性

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城规”与“土规”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多规合一”,是以全域空间为对象,以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为约束,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社会政治及国民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表现在空间维度,是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规划。

控规是什么?是统筹与约定城乡建设活动诸要素的法定性技术文件,对用地功能及建设空间进行必要的约定,对建筑形式及色彩、对道路交通组织、对市政管网布局、对城市景观组织等内容进行必要的约定,对地上、地下、地面的各类空间利用进行必要的统筹、等等。该统筹与约定涉及城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内容.是城乡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管理背景,控规在空间规划体系中关于各相关要素的统筹与约定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空间治理体系下的控规编制内容完善

目前我国的控规大体上呈现出几个特征:在空间范围方面关注城市建设用地、尤其是建设用地中的建筑用地、基本上不涉及农村建设用地及广大非建设用地。在工作内容方面,各地区差异较大,有的控规给几个指标即可,要素较少;有的控规则将城市设计、市政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等内容统筹考虑,要素比较齐全。在工作深度方面,大体上采用地块控规及街区控规(单元控规)两种形式。

①全域编制控规。控规不但要关注城市建设用地,也要关注非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的统筹管理是发展趋势),还要关注非建设用地,要覆盖全域空间,对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依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约定。

②全要素编制控规。将全域空间范围的各要素纳入控规编制内容。在城市建设区,要细化用地分类及建设项目分类,为“粗编精管”做好技术支撑;要本着刚柔并济及“准入制”的原则,刚性落实三大设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弹性落实市场经营类设施;以人为本编制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提高城市品质;等。在非城市建设地带,要调整工作思路,细化工作内容,因地制宜编制控规,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非建设地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资源要素,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细化生态红线及基本农田保护线,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营造大尺度大地景观。

③明晰与要素相适应的满足各地区需求的编制深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不宜要求各地区采用一种模式编制控规。在城市建设区,街区层面的控规(单元控规)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比较成熟,只需将城市设计等内容融入.探索表达方式即可。非城市建设地带及非建设区的控规编制,因与土规的关联性较大,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各要素的工作深度及表达方式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不拘一格的满足各地区需求的约定。

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事权主体的责任要求将进一步明晰,行政辖区(实施单元)与责任主体捆绑在一起,已在根基上影响着控规的编制方法。基于此,在条件许可的地区,控规编制应尽可能地深化(地块层面的编制深度,提炼成街区层面的管控要求),以便明确基本需求及实施主体的责任。

三、空间治理体系下的控规编制与实施

①从“管理”走向“治理”。所谓管理,强调的是规章制度(包括技术标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突出强制性的管控作用。所谓治理,强调的是规章制度的融合,统筹协调,打破固有的框框,共享共治,增加自下而上的协商机制,达到上下统一,突出过程管控的灵活性。全域空间的城乡活动(包括人工建设活动及自然进化运动)是复杂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运动)的集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以生物多样性(包括人类)为原则,对人工建设活动进行约束,对自然进化运动进行保护,是空间规划的使命。控规作为空间规划的操盘手,应该统筹各精神与物质要素,以治理的方法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负使命。

②以“管”定“编”、以“编”促“管”。作为法定性技术文件的控规,在编制之始即应与各主责单位及实施主体研究技术内容、确定管理程序,提升控规在城乡活动中的适应性。同时,编制的过程也是集思广义的过程,定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管理条文为城乡活动服务的能力。

控规30年,在前行中探索,不断完善其内容。在当今全域空间统筹的背景下,更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适应社会治理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