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焕新 应对变革
发布时间:2025-03-25 作者:冷红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与空间管控相关的规划、设计、咨询、管理、决策和研究等工作,专业教育本质就是围绕空间管控这一核心开展的。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高等院校以这一核心为要务培养了大量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建设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传统的城乡规划虽然正经历着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型,但是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人才仍然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作为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核心一直是“空间”,且已经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也仍然会围绕“空间”核心开展人才培养。但是,对于“空间”的认识必须保持发展的观点和动态的视角,在不同发展阶段,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不尽相同,对于空间内涵的认识也应随之走向拓展和深化。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指引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实施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必须加强针对国土空间的整体认知,充分了解包含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成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对于实现科学合理的空间资源管控、促进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前经济社会经历的发展转型,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改变、社会需求和就业及消费行为的变化、信息和能源等新技术的迭代和变革、全球气候变化等,最终都会对城乡空间构成和空间组织产生重要的影响,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适应发展转型期的需求深化对于空间的再认识。基于此,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在围绕“空间”开展教学的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适时“焕新”以积极应对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应深化由城乡空间向国土空间认识的转变,虽然国土空间规划知识体系内容并非城乡规划一个专业所能够全部承载,但是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原理知识,培养具备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局视野和总体统筹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当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再以盲目的空间扩张作为标志时,空间就成为更加宝贵和稀缺的资源,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空间资源的合理调配、管控的精细化和绩效的提升亟须加强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管理各个层面决策的科学性,规划专业人才对于城乡空间影响要素的研判识别能力和规律机制的分析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专业课程中需要适当增加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策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及必要的数理分析、模型分析、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类的内容以弥补以往这方面存在的短板。此外,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为不同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的可能,各院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自身专业教育在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定位、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强化人才培养的特色。院校内部也应该通过课程集群和模块选择的方式探索设计为主和政策为主规划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同时,规划离不开多学科交叉合作与支撑,适当的跨学科有助于城乡规划专业创新复合人才的培养,以应对当前对于规划人才的多元需求。
在教学方法方面。首先,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持续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及政产学研教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践环节,帮助其更加深刻地认识空间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增强作为规划师的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和提升其协调、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其次,在媒体信息技术发达、获取知识渠道多元的今天,应将课堂讲授与研讨结合,避免教师单向的知识输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此外,积极应对教育模式变革,重视教学过程中新技术的赋能,探索利用信息化和AI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专业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可视化空间场景,探索包括智能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城乡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