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新空间和新规划
发布时间:2024-09-26 作者:王兴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新质生产力面向未来、依靠创新驱动,以新的产业人群、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产业业态为支撑,也塑造新的城市空间场景。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下的城市空间出现以下4个方面新趋势与特征:
1. 各类知识与技术生产空间的活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新质生产力高度依赖新科技、新技术及其衍生的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场景来发展,因此承载各类创新活动的科创空间是新质生产力发育的锚地、源泉和孵化场所,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及其集聚分布的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等,逐渐从传统经济时代的配套性、服务性、辅助性设施和功能空间跃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性、先导性、核心性设施和功能空间,这就要求新质生产力主导的新型城市空间以各类型科创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重组,推进城市各类空间与科创空间的全方位融合和为其提供配套,形成科创要素动能释放的整体空间环境,消除长期存在的科创机构孤芳自赏和科创空间孤岛化悬隔的现象。
2. 实验室化和智能化生产空间的出现。新科技要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的新动能,必须实现产业化,因此承载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产业空间是新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产业空间比较,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空间按照其生产模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和存在两个趋势:一种是轻量化、清洁化和实验室化,主要是生物、化学、电子信息类等高科技产品的制造空间,其制造不依赖物质产品的大进大出,甚至在分子、原子等物质空间超微层级上采取高科技实验仪器开展科技型制造,因此其生产空间可以在楼宇型办公空间中安排,而不是在大体量厂房中布设;一种则是大规模、大体量高科技产品的制造,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各类新装备制造等,其依然需要专用的、可容纳生产线和放置大型设备、存放大体量产品和物流的空间,但是伴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其产业空间呈现出高度智能化和无人化的特征,并出现了少量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与机器人协同工作的场景,其产业空间与传统大型制造业空间场景也逐步区别开来,其空间上的活动人群与需求也与传统产业功能有所不同,科学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取代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工人成为新质产业空间的主体人群。
3. 知识型青年产业群体成为新质生产力空间中的主体人群。新质生产力依赖于新科技、新制造并催生新场景、激发新需求,因此,新质生产力的从业者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具有新活力、新需求的青年人群为主体人群,这类新型劳动者具有不同于以往产业工人的群体特征,具有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和交往需求,需要高效率、快捷性和即时化的生活服务体系,需要多样化的城市场景和个性化的生活场所,并倾向于在有限的小尺度空间中集成其各类活动需求,移动互联网和高效能配送体系是其连接自身和外部的重要方式,因而其生存呈现出“指尖”取代“脚尖”的高消费、低移动和线上活跃、线下静寂的新生活模式。
4. 城市新质生产力空间呈现“跨域链接”和“跨界融合”的新特点。立足于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生产、新人群的新运行法则,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城市产业空间的关联逻辑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基于业缘-网联的新空间关系网络与基于地缘-地理邻近的规则相互协同,跨界关联和跨域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空间的重要法则和特征。在区域尺度上,在传统的有明确物质空间边界的园区之上或者之外,“无界园区”、反向科创飞地悄然涌现并带动形成全球-区域协同和城域广布等跨域链接的分布式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体系。在单个园区内部,跨活动边界的空间融合普遍出现,包括产业与创新空间融合、生产与生活空间复合、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耦合,以及新产业空间中人类与类人机器人共存协作,正在塑造出一个高度便捷化、复杂化的新的未来产业社区的新场景和新空间模式。
任何时代,促进产业业态、空间形态和人群状态的三态合一和匹配协同,是规划的基本要求和任务,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城乡规划依然需要遵循这一基本逻辑。新质生产力的生命力在于“新”和“变”,新科技快速迭代、新技术不断更新,新产业、新产品相应地层出不穷,但是生命周期变短,多变性、快闪式成为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新型建材和新建造技术建设的物质建成空间越来越坚固耐用,同时受限于人地关系和土地资源趋紧,新产业空间的增量化生产逐渐止步,如何提升存量产业空间的多宜性去匹配日新月异的新质生产力多变性,实现有限的空间承载和适应无限的生产,成为新质产业空间规划和再生产的重要问题和难题。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呈现的新产业业态、新空间形态、新人群状态的新逻辑和新法则,为规划专业提供了焕发生机的新机遇,也在促使传统规划知识体系的终结。为此,规划行业需要:
1)发挥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协同优势进行新质生产力时代的规划决策。作为立足实践、服务实践和面向未来引领新实践的专业,规划师作为“人类智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再次“下地”,摆脱“数据”依赖症,亲自去教室、实验室和车间等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孵化和承载场所,在实践和实景中探求新质生产力及其人群、空间的需求和特征,凝练新的规划原理和规律指导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新规划,扬弃旧规划和创造新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需要兼具和发挥人类智能与新质生产力提供的人工智能优势,避免规划中“机器”决策全面取代人类决策,保证规划“以人为本”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2)发挥规划提供新型生产关系的新作用。在过去的增量发展时代,城乡规划曾经是增量空间生产和土地财政形成中的重要环节和工具,因而也曾经被许多领导和专家视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但是在新质生产力和存量发展时代,城乡规划本身通过提供土地、直接参与生产和创造财富的“生产力”属性实际上已经消失了,规划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和整合协调各类空间要素、协调空间关系、优化空间功能的作用更加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规划本身从一种“生产力”变成了提供“新质生产关系”与新型发展环境的工具,这是新型城乡规划定位的重要变化,因此,不能期待城乡规划再去创造财富,而是要回归本位、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支撑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