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城市公共财政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学术笔谈
发布时间:2024-09-06 作者:《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

[主编按语] 城市财政议题在城市更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城镇化从物质快速新建主导发展转入空间低速扩张品质时代后,大量老旧城区巨大更新需求浮出水面。与新城土地开发楼盘建设相比,没有任性的土地财政的城市、城镇,像“抽惯了丰裕大麻后的断供”,其“城市更新”中资本如何介入和财政如何自律,城镇如何自立与永续发展,不仅更为复杂,实为生命考验。十年后,一些城市站起来了,也一定有一部分城市站不起来。城市规划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帮助更多的城市从“土地财政大麻”中戒除依赖而新生。《城市规划学刊》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知识集聚地,期望这期史无前例的城市新财政支撑城市更新的主题笔谈探求城市财政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模式和路径。
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10位专家进行“城市公共财政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学术笔谈,专家们从问题挑战、机制创新、规划应对等3个方面对此主题进行了探讨,现将他们的观点呈现如下。
一、问题挑战
不同于以往的文章和报告仅强调城市更新实施的社会、经济背景变化,此次笔谈中,专家们敏锐地指出实现城市财政可持续的重点应是:规避城市更新误区、明确城市更新目标、建立多维营养供给、多元评价更新成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认为,实现可持续需要纠正三大误区,即:更新即政府出钱,混淆不同对象的资产负债表,忽视现金流作用。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唯山认为,对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和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改善是城市更新的基本目标,清晰认知和准确判断目标可避免重蹈增量时代土地财政的覆辙。更进一步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民指出,城市更新项目具有多样性和体系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足于财务可行性评价公共投入的产出绩效,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公共财政可持续。
二、创新机制
专家从实践和理论切入,提出了城市更新的财政创新机制。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运洲从算好三本账(长远账,民心账,整体账)出发,提出不同的金融工具包以重建城市更新的财政可持续。更具体地,上海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菁芸以上海为案例,从城市更新全过程运作的实操层面,论述了城市旧区改造的降本提效技术方案。除了金融创新方案,专家们还提到治理模式的创新,同济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副主任唐代中指出城市更新涉及多方利益主体,诉求多元且复杂,建议通过政府规范分配机制,关注多元利益主体,提高效益分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和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梁小薇博士认为城市更新需分类施策,并创新性地划分项目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提出不同类型的具体实施模式。
三、规划应对
落到城市规划实践本身,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刘志认为需要评估城中村破败程度,并根据其破败程度拟出更新改造的低成本可行措施。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长聘教授陈杰结合租差理论和尺度理论认为,更新单元的空间尺度划定需具有创造性和时效性并注重物质空间总量生产适度原则。除了关注规划对象,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王伟则关注规划从业者在更新项目中的角色,提出规划师要具备更加前瞻的产业策划与财务分析技能,从政府财政预算、社会资本参与以及银行融资贷款等不同角度测算财务解决方案,促成各方共识。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的财政可持续性不仅要求我们正视当前面临的挑战,还需要在机制创新和规划应对上做出深刻反思和大胆革新。面对传统土地财政模式的弊端,继续沿用旧有的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希望此次学术笔谈能够为城市更新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推动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们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可持续和公平的城市发展未来。